合格评定工程师
合格评定工程师是指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技术评定和质量检验。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优秀的技能水平,能够独立完成工程评定和检测任务,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准确、客观和有效的分析和判断。
合格评定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技能和能力:
1.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工程学、材料学、建筑结构、机电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 熟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了解各种检测方法和评定程序;
3.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项目相关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4.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计算机、测试仪器等;
5. 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工作,并承担项目的全部责任。
总之,合格评定工程师是具有高度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技术人员,能够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评定质量工程师需要满足什么要求?
评定质量工程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进行产品团拆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及肢者系统可靠性设计、研究和控制;
(2)组织实施质量监督检查;
(3)进行质量的检查、检验、分析、鉴定、咨询;
(4)进行产品认证、生产许可证、体系认证、审核员和评审员注册、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考核等合格评定管理;
(5)历或薯调节质量纠纷,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调查分析;
(6)研究开发检验技术、检验方法、检验仪器设备;
(7)制定质量技术法规并监督实施;
(8)设计、实施、改进、评价质量与可靠性信息系统。
工程师分为哪几类?
工程师专业分类:
1、建工类:工民建工程师、建筑工程师、建设设计工程师、建筑施工工程师、测量知答耐工程师、地质勘测工程师、建筑预算工程师、建筑管理工程师、道路与桥梁工程师、土木工程工程师。
市政工程师、公路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土建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建筑监理工程师、路桥工程师及近年新兴安全工程师。
2、机械举昌、自动化类 :机械工程师、自动化工程师、机电设备工程师、机械设计工程师、铸造设计工程师、机械制造工程师、采矿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工程师。
3、装饰设计类: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师、建筑装饰工程师。
4、水暖、化工类:建筑水电安装工程师、消防水电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热处理工程师、暖通空调工程师、化工工程师。
5、建筑电气:电气工程师、电气设备工程师。
一、电气工程师
电气工程师是国家考核认证的 ,单位出具的没有资质效力。国家电气工程师是强电方面的,要从事弱电方面的,可以考电子工程师和电气智能工程师。
二、国际注册机械工程师
国际注册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ICME)是由机械工程师学会(IME)开展的专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理念,牢固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工业工程项目最新管理技能,懂得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知识以及最新国际通则的新一代机械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
三、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一般指从事软件开发职业的人。软件工程师跟一般程序员的分别,在于一个程序员的工作是按照指定的规格进行编码,而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则需要设计和规划。
不过,由于现时社会的分工愈来愈模糊,软件工程师跟程序员的分工也愈不明显。但对于严格执行CMM的机构来说,各人的工作分野比较清晰,这有助于了解软件工程师跟一般程序员的分别。
扩展资料
工程师职称评定
1、助理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
(4)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七年以上。
(5)初中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同时应具备员级职务。
2、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八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4)初中以下学历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担任助理职务四年以上。
3、高级职搭春称: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十五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3)中专、高中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十年以上,并担任中级职务五年以上。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程师
没有3c认证怎么处理
质量工程师的要求
质量策划与改进:
1、能有效应用质量工程方法工具解缓拿镇决体系范围内的关键问题,达成整体目标。
2、过程定义、分析、优化能力强;改进具有使命感,改进理念深刻、清晰、准确。
3、对质量体系有全局观,对问题洞察和预见能力强、风险防范意识很强烈。
审计与评估:
1、深刻理解TL9000、CMMI、以及各国质量奖等体系标准并多次主导体系审计或评估,深刻掌握公司内部各领域流程并能够融会贯通。
2、能主导以及指导跨领域、跨产品线的审计工作,是多方面业务领域审计的权威。
引导与培训:
1、有较丰富的过程引导经验,能够在过程定义、项目管理以及工程方法等方面给开发团队以有益的建议,帮助开发团队达成预定的质量目标。
2、能够有效地引导开发团队开展偏差根源分析,并协助制定、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3、能够为其他QA提供有益的过程引导经验。
度量:
1、掌握开发质量信息系统的方法,具有从公司层面理解质量业务的目标,进而规划整个质量信息系统的能力。
2、熟悉公司各领域业务度量体系和业界先进度量方法与工具,具有根据公司度量业务需求,规划并建立公司级度量工具平台的能力。
3、能够对业界先进的度量分析理论和方法跟踪与研究,并运用公司的度量改进中;指导低级别工程师开展工作。
质量控制:
1、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质量控制及度量分析方法,包括技术评审、质量评估、Review、统计过程分析等。
2、熟悉公司IPD/IPD-CMMI/MM/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核心流程及相关功能领域流程,并对所管辖的扰粗产品业务知识有足够的理解掌握。
质量回溯:
1、能指导产品业务人员应用根因分析方法(如5W)准确分析领域内敏羡问题的根因,并确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2、具有把改进措施优化到流程中的能力,持续改进业务过程。
1. 如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根本原因的实例?
2. 度量哪些内容?通过度量发现了哪些问题?
3. 技术评审、质量评估、Review、统计过程分析
4. IPD-CMMI IPD/IPD-CMMI/MM/ ISO9001
5. 知识分享
6. 帮助开发团队按照公司的体系规范执行。
希望能帮助你啊….
质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相关知识
质量工程师应具备专业相关知识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一稿袭)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3.熟悉质量概念的发展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1.熟悉管理的职能2.了解管理幅度和层次3.掌握质量管理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6.熟悉八项质量管理原则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8.掌握顾客、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9.了解顾客要求的确认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11.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理念(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念)
二、质量与标准化
(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启念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掌握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产质量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
(一)产质量量法
1.熟悉产质量量法的立法原则2.掌握产质量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3.熟悉产质量量责任的概念4.掌握判断产质量量责任的依据5.掌握《产质量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质量量义务7.熟悉《产质量量法》明令禁止的产质量量欺诈行为8.熟悉《产质量量法》对企业及产质量量的监督管理和激励引导措施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
1.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基本要求2.熟悉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一)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术语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2.熟悉供方、相关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记录等概念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和作用2.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产品要求的关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4.熟悉过程方法的概念5.熟悉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作用6.了解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7.熟悉文件的价值和类型8.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评价的方法及方式9.了解持续改进的目的和步骤10.熟悉统计技术的作用11.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其它管理体系的关注点1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的关系
二、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1.了解ISO9000族标准的由来2.熟悉2000版ISO9000族文件的结构与特点3.掌握2000版ISO9000族核心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范围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术语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和分类3.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4.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区别及联系
四、质量认证
(一)合格评定1.熟悉合格评定的概念及分类2.了解认可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认证的概念及分类
(二)产质量量认证1.掌握产质量量认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3.了解质量认证制度的主要类型4.熟悉我国对强制性产品认证实现统一规定的内容5.掌握我国强制认证的标志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证的概念2.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发展3.熟悉产质量量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4.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活动及内容
第三章 质量检验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1.掌握质量检验的定义2.熟悉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3.了解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键旁兄本任务
(二)质量检验的功能、步骤、形式1.熟悉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2.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3.熟悉质量检验的形式
二、质量检验的分类
(一)按检验阶段分类1.掌握按产品形成阶段划分检验的分类及基本概念2.熟悉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内容
(二)按检验场所分类1.掌握按检验场所划分的检验分类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全数检验和抽样检验的优缺点
(四)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类1.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含义2.了解自检、互检、专检的适用范围
(五)按对产品损害程度分类1.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含义2.了解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检验的特点
(六)按检验技术手段分类1.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的基本概念2.熟悉感官检验的重要性和优缺点3.熟悉感官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4.熟悉生物检验的特点5.了解物理、化学、生物检验的分类
第四章 计量基础
一、基本概念
(一)计量基本概念1.掌握计量的定义2.了解计量的内容3.熟悉计量的分类
(二)熟悉计量的特点
(三)计量法律和法规1.了解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2.熟悉《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二、计量单位
(一)概述1.了解计量单位的定义2.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1.了解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2.掌握SI基本单位3.熟悉SI导出单位和SI单位的倍数单位4.了解可与SI单位并用的非SI单位
(三)掌握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三、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性1.掌握量值溯源体系的概念2.了解量值溯源体系的构成3.熟悉量值溯源等级图的作用
(二)测量标准及其管理1.掌握测量标准的概念2.熟悉国际测量基准和国家测量基准的概念3.了解参考标准、工作标准和传递标准的概念
(三)校准和检定1.掌握校准和检定的概念2.熟悉校准和检定的依据3.了解校准和检定的作用
(四)检测和检验1.掌握检测和检验的概念2.了解检测和检验的作用
四、测量数据修约
熟悉测量数据修约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数据修约规则
五、测量结果
(一)测量误差1.掌握误差的概念2.熟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概念3.了解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概念
(二)测量结果修正1.掌握修正值和偏移的概念2.熟悉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
第五章 概率统计基础
一、概率的基础知识
(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熟悉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掌握概率的统计定义及其性质
(二)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1.熟悉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
2.掌握二项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有效期和标准差
3.熟悉利用二项分布对不合格品率的计算
4.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及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5.掌握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表及有关正态分布的计算
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样本与统计量
1.熟悉数据的整理方法
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及统计量的概念
3.掌握样本均值、中位数的概念与计算
4.掌握样本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与计算
(二)参数估计
1.掌握正态均值、方差、标准差的常用估计方法
2.熟悉正态概率纸的使用
三、回归分析
(一)散布图
1.掌握散布图的概念和作法
2.熟悉样本相关系数的定义、计算及其检验
3.掌握相应不同相关系数散布图的类型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1.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
2.熟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在预测中的应用
第六章 抽样检验
一、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检验
1.掌握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2.熟悉抽样检验的特点和分类
(二)基本术语
1.掌握单位产品、(检验)批、批质量、批合格(接收)、批不合格(拒收)的概念与定义
2.掌握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3.掌握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可接收质量水平AQL,不合格质量水平RQL的.基本概念
4.了解接收概率L(ρ)的含义和一次抽样方案OC曲线的变化规律
5.熟悉过程平均的概念及其估计方法
二、计数调整型一次抽样检验
(一)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适用范围
(二)掌握一次抽样方案的判断程序
(三)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标准GB/T2828的使用
(四)掌握抽样方案的转移规则
(五)熟悉检验水平及其确定方法
(六)熟悉检验批的组成
(七)了解几种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
(八)熟悉AQL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统计过程控制
一、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知识
(一)掌握统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和特点
二、常规控制图
(一)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二)掌握统计控制图状态的基本概念
(三)熟悉常规控制图的作用、类别和用途
(四)熟悉3σ原则
(五)掌握X-R控制图、X-s控制图和ρ控制图的使用方法
三、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
(一)熟悉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的区别
(二)熟悉判异准则
四、过程能力分析
(一)掌握过程能力的分析
(二)掌握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的概念
(三)掌握过程改进策略
第八章 质量改进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知识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
1.掌握质量改进的概念
2.熟悉质量改进的意义
(二)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
1.掌握PDCA循环的概念和内容
2.熟悉PDCA循环的特点
(三)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1.掌握质量改进的步骤
2.熟悉质量改进的内容
(四)了解质量改进的组织
(五)熟悉质量改进宾基本途径
二、质量改进的工具
(一)因果图
1.熟悉因果图的作用
2.掌握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排列图
1.熟悉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
2.掌握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三)直方图
1.熟悉直方图的概念
2.掌握频数和频率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3.熟悉常见(频率)直方图的类型及其特征
(四)调查表
1.熟悉调查表的作用
2.了解调查表的种类
(五)分层法
1.掌握分层的原则
2.熟悉分层的方法
(六)散布图(参见回归部分)
(七)控制图(参见统计过程控制部分)
三、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一)QC小组的概念与分类
1.掌握QC小组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QC小组的分类
3.了解QC小组活动的宗旨
(二)QC小组活动的过程
1.掌握QC小组活动的程序
另要下面几项:
1、产品技术标准及可靠性测试;
2、检验及试验技术,质量异常分析与解决;
3、新旧QC手法及抽样标准;
4、8D手法;
5、SPC与统计技术;
6、MSA;
7、FMEA;
8、DOE;
9、质量稽核。
发布者:中佑教育,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azhicheng.com/gcs/4678.html